网络游戏

《刺客信条:大革命》游戏bug视频演示

2020-07-18 来源:网络 整理:游戏232(www.youxi232.com)

刺客信条大革命bug这么多怎么玩

很多吗?我倒是没遇到。
那就别玩了,也没啥意思,这游戏,我反正是不玩了,配置要求太变态了,980Ti只能跑20帧。

刺客信条大革命游戏演示那关是哪一关

你说的是哪个演示?有一个是多人游戏的,有一个是巴黎圣母院刺杀希勒特的...

《刺客信条大革命》bug,在乞丐之王那一章要跟随...

首先应该说明的是,这不是BUG,而是你没有按照提示进行游戏。

在自动剧情中已经提示地上的【血迹】;

必须开鹰眼,追踪【血迹】

然后才可以发现【拉德歇】;

PS之后是开鹰眼追踪【拉德歇】,血迹的作用结束;

 

望采纳,谢谢。

刺客信条大革命为什么这么多bug,1

其实我玩的时候没有遇到过,现在的版本已经很完善了,之前之所以那么多是因为技术革新,赶工明显, 说白了就是个半成品就拿出来卖

游戏困扰:为什么现在的游戏Bug这么多

  年货——开发时间紧迫,只有快餐才能保证财报
  虽然Bug繁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开发商们自己放松了要求,但还有很多其它方面的原因也是如今这种局面的帮凶,首当其冲的便是市场需求。玩家们对3A大作持续高涨的市场需求,让一些开发商采取了“年货”策略,其中以动视暴雪“《使命召唤》系列”及育碧“《刺客信条》系列”最为突出。年货系列最大的优点就是保证财报的稳定,游戏每年发售,粉丝群也相对固定,营收不会波动太大。但是“年货”策略最大的敌人就是时间,赶到Deadline没完成的工作只能烂尾留给补丁解决,那么最终测试出货的要求就低了很多。
  2014年11月11日发售的《刺客信条:大革命》是近年来游戏圈最大的笑柄之一,虽然育碧《刺客信条》的初代作品并不咋样,但经过2代、3代的拯救之后,终成一代经典。4代《刺客信条:黑旗》虽然普通但还算中规中矩,然而到了5代《刺客信条:大革命》,一大波Bug的爆发带走了整个系列攒下的所有美誉。其中最震撼的便是那段贴图缺失的亲吻戏,整款游戏唯一具备美感的镜头就这样被一个基础的不能再基础的Bug毁掉了。
  除此之外,更可怕的是游戏的频繁崩溃和死机,就连主机这么成熟的平台竟然也能给整蓝屏了,“Bug信条”实至名归。《刺客信条:大革命》的失误也极大地影响了玩家们对续作《刺客信条:枭雄》的期待,虽然育碧改良了不少方面的体验,但《刺客信条:枭雄》还未发售,网上便传开了新作的“Bug集锦”,对销量的打击真的很大。
  同样的年货系列《使命召唤:黑色行动3》也没能逃过Bug的魔爪,才发售几天PC版玩家就叫苦连天,黑屏、蓝屏、卡顿、掉帧、CPU消耗占比100%,这些在前面几作根本无法想象。再加上放弃之前主打单机剧情的套路,转变成网战为主的对抗游戏,能力也变得更加玄幻,在一票FPS游戏中“泯然众人矣”,粉丝们自然不太买账。
  当然年货并不是《使命召唤:黑色行动3》Bug多的唯一理由,“《使命召唤》系列”一直是两个小组轮班替换制作的,所以说它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年货,时间上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局限。而且以动视暴雪的资金支持和《使命召唤》这样的金字招牌,开发团队却依然交出的是这样的作品,开发团队值得面壁思过。
  引擎——先天基因缺陷,BUG也能遗传
  引擎是一款大型游戏的基因,几乎每一个大型游戏开发商都拥有自己研发的引擎,但是由于引擎原因带来的Bug也非常常见,而且这些Bug甚至能在相同厂商不同作品之间遗传。前面说过育碧《刺客信条:大革命》,去年11月同期上市的《孤岛惊魂4》发售时也是Bug频发。“《孤岛惊魂》系列”最早使用的引擎是CryEngine,同属该引擎的还有《孤岛危机》系列,它的戏称为“显卡危机”,可见CryEngine对机能的要求。《孤岛惊魂》初代以后便改用了DuniaEngine,然而一开始CryEngine调子起的太高,续作各方面也拉不下脸皮来,于是整个系列画面好优化烂的骂名就流传了下来。
  虽然说这些引擎本身并没有什么槽点,但是较高的画面往往需求更高的机能,卡顿、掉帧、8G内存喂不饱,在大多是配置较低的玩家眼里不就是游戏出Bug了。另外CryEngine还是一款有点偏心的引擎,同样的场景A卡表现明显好于N卡,最低需求配置A卡层次也更低一点,当然Bug情况也更好一点。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毕竟核弹大厂N卡是占据市场优势的一方,背离广大人民群众只做“少数人的引擎”,那么肯定也会遭到人民的抛弃。
  除了CryEngine之外,最近《辐射4》使用的Creation引擎也被黑的很惨。根据E3展Bethesda的说法,《辐射4》使用的是《上古卷轴5:天际》同款引擎Creation引擎的改良版。虽然并不知道这个新的引擎到底改良了那些地方,但玩到《辐射4》的小伙伴都表示很失望,Creation引擎各种拙劣的物理效果和某些特定Bug在《辐射4》中依旧被继承了下来。任务物品无法获取、任务对话无法进行、存档读档卡死、场景转换读条卡死、UI调用卡顿、各种奇怪的东西总是莫名其妙飞上天等等,玩过《上古卷轴5:天际》的小伙伴肯定是记忆犹新,甚至有不少熟悉B社风格的资深玩家,《辐射4》入手之后还会等首发补丁到位再开玩,不说是机智简直就是无奈。
  再有一个比较严重的就是存档丢失Bug,这在B社游戏中普遍存在,甚至连手游《辐射避难所》中也经常出现无法读档的情况,花了几个月时间造就的豪华避难所一朝回到解放前,小伙伴们想死的心估计都有了。最近B社还打算将这个锅甩给控制台,他们称玩家使用控制台“作弊”之后,存档的安全将得不到保证,说的好像之前不开启控制台,就有了保证似得。
  另外B社游戏Mod玩法也是重头特色之一,但是混乱的Mod管理也经常会导致游戏出Bug,官方之前对于Mod一直是放任状态,对于这一大票玩家的支持一直是忽视再忽视,一次拿了钱就不顾后续服务了。好在《辐射4》推出后,官方总算愿意搞一个官方Mod平台了,态度明确的支持想必以后也会出现更多Mod精品,因为Mod造成的Bug应该也会有相应的解决办法。
  联网——强化验证防盗版,单机也能变网游
  单机游戏防盗版是十几年来各大游戏厂商都很头疼的一个问题,虽然总体来看各大游戏厂商们的版权管理还算不错,近几年并没有听说哪家厂商被盗版坑倒闭的,但还是有一部分厂商愿意牺牲用户体验只为杜绝任何盗版的可能。目前不少单机游戏加入了DRM联网验证防盗版技术,这是一种基于平台的在线验证技术,由于验证的强制性及玩家们游戏条件的差异,这一技术一直被玩家们诟病。而有些厂商则是粗暴地将单机游戏直接做成网游,哪怕Bug满天飞也在所不惜。
  暴雪2012年发售的《暗黑破坏神3》就一改前作风格变成了一款纯网游模式的游戏,每一个购买了首发的小伙伴应该都记得当时的惨状,花500元抢购到一枚CD

Key,登陆游戏却只能看着“Error37”提示发呆,这体验是暴雪爸爸该给的吗?经过频繁几天的折腾之后,游戏的服务器和网络情况总算稳定了下来,但接下来打击对那些还折腾在炼狱难度求死不能的玩家来说,简直就是灭顶之灾——《暗黑破坏神》系列传统的复制装备Bug又出现了。一时间几乎所有服务器的金币及装备价格直接跳水,不少人辛辛苦苦的努力一朝白费,虽然暴雪紧急回档修复了这一Bug,但对游戏中整体经济的影响几乎是毁灭性的。那次Bug之后,暴雪超越时代的游戏盈利实验——真币拍卖行,从此一蹶不振,在坚持一段时间之后,最终暴雪无奈宣布关闭这一功能。最后的最后,一大批首发入坑的玩家就这样倒在了炼狱第四章迪亚布罗的门前,还未通关便放弃了这款等待十年的续作,而他们对暴雪的情怀也大打了一个折扣。
  同样单机转网游失误的还有《模拟城市5》,2013年EA旗下Maxis工作室推出了这一经典系列的最新续作。《模拟城市5》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华丽至极,整个游戏的细节充实到令人难以想像的地步,你可以随意点击城市中的一个人、一辆车去跟踪他一天的行程,加入了地图资源和矿脉分布的设计,甚至还考虑到了风力因素、以及风向对大气污染的影响,看起来简直就是神作有木有,然而它还是败给了全程联网。
  《模拟城市5》的所有游戏过程都需要联网,甚至连游戏存盘都要问问服务器答不答应,而之后发生的服务器崩溃、玩家数据丢失的一连串问题,让购买正版的用户叫苦不迭。好不容易解决了联网问题以后,游戏又出现了无法管理交通的Bug,按敖厂长的话说就是“工人不上班,学生不上学,大街上到处都是无家可归的人。”。看在整个《模拟城市》系列的面子上,IGN给出了7.0分,而在资料片《模拟城市5:未来之城》(SimCity:Cities
of
Tomorrow)推出之前,官方足足发布了8个补丁来修正游戏中的Bug,可见问题的严重性。最后的结果便是,“工作室终结者”EA关闭不能盈利的Maxis工作室,25年经典IP《模拟城市》续作几乎无望。
  泛滥——渣作一出一大堆,垃圾场都快埋不下了
  以上几款作品出现很多Bug还只是技术上的原因,但因为游戏Bug太多而毁灭一个时代的“盛况”竟然曾经在历史上出现过,如果你是个年纪稍大点的玩家,那么应该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的雅达利和那款“史上最坑爹游戏”《E.T》。
  《PC World》杂志“史上最差电子游戏榜首”、著名游戏视频网站GameTrailers中的“史上最差电子游戏十强”列第二,还有很多清一色的负面评论让《E.T》成为“坑爹游戏榜”的常客。为何这款游戏这么屌?上世纪七十年代左右,雅达利公司实行了”数量压倒质量”的游戏政策,市场涌现大量包装华丽、内容同质化的垃圾游戏,这样的行为导致游戏圈内恶性竞争,众多美国玩家对游戏彻底失去信心,在1982年的圣诞节后游戏大崩溃,整个美国游戏市场大衰退,而导火索正是这款《E.T》。
  《E.T》是一款只花了5个星期做出的作品,但由于游戏质量拙劣,Bug满天飞,雅达利遭遇了一大堆玩家差评,品牌信任度降到最底,一大堆游戏滞销。1983年,雅达利从德克萨斯州的仓库掏出库存的几十万套《E.T》及《吃豆人》卡带,直接在掩埋场碾碎并且将碎片掩埋。自此雅达利一蹶不振,从盈利10亿美元的成绩直接变成关门大吉。”雅达利事件”是游戏业和经济界的一个着名商业案例,由于对美国游戏业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毁灭性打击,经济学家当时对此评论是:”美国游戏业就此毁于一旦,没有10年别想恢复。”
  然而更讽刺的是,几十年后的2014年,雅达利埋在新墨西哥垃圾填埋场的游戏又被挖掘了出来,那款导致帝国灭亡的罪魁祸首《E.T》残骸竟然在eBay上拍出了500多美元一份的价格。作为商业电子游戏史的第一家公司,谁也没想到雅达利帝国崩塌的速度如此之快,而这些仅存《E.T》残骸将作为历史的见证永远流传下去——任由Bug泛滥就是这样一种结果。
  情怀——玩家们这么好骗,厂商们当然也不客气
  中国游戏圈也曾有过一段类似雅达利和《E.T》的历史,现在的老玩家一提起那个年代,就会拎出那款《血狮》批判一番。《血狮》是1997年由尚洋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RTS游戏,当时这款游戏的称号是“国产《命令与征服》”。在开发商的吹嘘下,国内玩家们纷纷做起了“一夜赶超欧美日”的美梦——看看这款游戏的封面,他不是蓝眼金发的美国大兵,不是筋肉满身的兰博,不是猥琐的毁灭公爵大叔,是中国士兵!是不是真的有点感动?
  然而再看看多年以后,回忆起那段往事的老玩家对它的评价:
  有一天你醒来,发现女神答应同你交往。等到了约会的地方一看,她竟然是80岁的模样。
  当时对血狮的评价唯一的好评就是菜单交互设计,“退出“按钮就在主菜单上,一点就退出游戏了
  认识一个女汉子,无意之间下载了血狮,最后她就算开了修改器,第一关都过不去。
  《独立日》里往外星人飞船上拷的病毒,就是《血狮》。
  《E.T》是杀死龙的最后一刀。《血狮》顶多算是打地鼠的锤子。
  一般的烂作,摧毁的人们是对这款游戏的信心;高级一点的,能摧毁人们对这个系列的信心;再厉害一点的,能摧毁对这个厂商的信心;而《血狮》做到了的,是摧毁了人们对“国产游戏有可能短时间内赶上世界”的信心。
  一款烂作背负起毁灭一个时代的骂名,《血狮》真的有这么坑吗?然而那年之后的作品,国产单机游戏好像真的只剩仙侠、武侠两个艺术类型了,十几年之后的现在依旧难以恢复元气。而且也不用数《血狮》中到底有多少Bug,就拿现在天河2号它也运行不起来的大作,简直无情。最后还有不少小伙伴提及同样今年才发售的“显卡齐瞎传6”,这款游戏只能说毁掉了一个系列,要将《血狮》这样的骂名安在它身上就有些过了,在这个国产单机游戏几乎绝迹的年代,它还能推出就算是很大的勇气了。
  结语
  不管是网络更新太方便造成游戏开发商们对自己的要求放松了,还是时间和技术限制导致某些Bug难以避免,目前游戏Bug越来越多是个很明显的事实。在游戏工业已经这么发达这么成熟的一个年代,我们却只能体验一款款不完整的游戏,并以补丁这样的方式修修补补才能继续,真的感到非常遗憾。
  当然游戏Bug也并不是一无是处,有些Bug的出现还算有趣,还有些专门以Bug恶搞为乐的游戏,比如《模拟山羊》这样的,也获得了不少玩家的追捧。但是如果开发商们都放松对游戏品质的追求,我们只会再迎来一个雅达利《E.T》或《血狮》这样的时代,相信这绝对是每个玩家都不愿看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