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

《游击队1941》骨折治疗方法介绍

2020-12-27 来源:网络 整理:游戏232(www.youxi232.com)

游击战 麻雀战 地道战 地雷战

  游击战
  抗战时期,敌后的游击战
  游击战是非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264633533正规作战。以袭击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灵活性、主动性、进攻性和速决性,并能广泛动员群众投入战争。 游击战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公元前512年的吴楚之战中,就有游击性质的作战行动。相传为黄帝风后撰写的《握奇经》认为:“游军之形,乍动乍静,避实击虚,视赢挠盛,结陈趋地,断绕四经。”对游击部队的作战行动,作了生动的描述。而在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详细使用游击战战术的人是楚汉时期汉的大将彭越。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中,游击战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根据敌强己弱的特点,依托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保存和发展了自己。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大规模、长时期地开展游击战,抗击了60%以上的侵华日军和95%以上的伪军。解放战争时期,游击战有力地配合了正规战。长期的革命战争,使中国人民创造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游击战战法,如破袭战、地雷战、麻雀战、伏击战、地道战、围困战等。这些灵活机动的战法,显示了中国革命游击战争的丰富多彩。

  麻雀战
  麻雀战,是中国民兵常用的以弱胜强的游击战法。由民兵组成战斗小组,忽来忽去,忽聚忽散,主动灵活。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 抗日战争中,抗日根据地民兵,时而三三两两,时而成群结队,出没在山野密林,狭谷隘口,地道暗洞,青纱帐里,像麻雀啄食那样,东一枪、西一 枪,出敌不意,乘隙而入,扭住敌人,一阵猛打。 敌人反击时,就立即撤离,隐蔽得无影无踪。敌人撤退时,就呼啸而来,枪声四起,杀声遍野。使敌人打又打不着,追又追不上,陷入吃又吃不好, 睡又睡不香,心神不宁,狼狈不堪的境地

  地道战
  1941年秋,冀中平原的抗日斗争进入困难阶段,日伪军“扫荡”日益残酷。冀中人民抗日武装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长期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开始挖掘和利用地道对日伪军进行斗争。冬初,清苑县冉庄民兵先在自己家中挖了单口隐蔽洞(俗称蛤蟆蹲),很快遭到日伪军的破坏。民兵把单口隐蔽洞改造成能进能出的双口隐蔽地道,但仍不能有效地进行战斗,多数地道又遭到破坏。 1942年夏季反“扫荡”开始后,中共冀中区委和冀中军区号召冀中人民普遍开展挖地道的活动,地道的构造不断改进和完善,初步形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既能隐蔽、转移,又便于依托作战的地道网络,成为长期坚持冀中平原抗日斗争的坚强地下堡垒。冉庄的地道也有较大的发展,共有4条主要干线、24条支线,村内户户相通,向外可通往孙庄、姜庄、隋家坟、河坡等村,全长30余华里。地道一般宽1米、高1.5米、顶部土厚2米以上;地道内设有了望孔、射击孔、通气孔、陷阱、活动翻板、指路牌、水井、储粮室等,便于进行对敌斗争。

  地雷战
  地雷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山东民兵最重要的作战方法之一,地雷是当时最重要的作战武器。抗战时期,地雷大显神威,不仅在山东海阳人民的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而且在胶东抗战史上涂上了浓重的一笔。1962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地雷战》是一部经典之作,影响甚大。1998年3月推出的游戏《地雷战》也是一部精品游戏。
  回答者: Demonsimple | 一级 | 2011-4-17 13:17
  游击战是非正规作战。以袭击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灵活性、主动性、进攻性和速决性,并能广泛动员群众投入战争。 游击战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公元前512年的吴楚之战中,就有游击性质的作战行动。相传为黄帝风后撰写的《握奇经》认为:“游军之形,乍动乍静,避实击虚,视赢挠盛,结陈趋地,断绕四经。”对游击部队的作战行动,作了生动的描述。而在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详细使用游击战战术的人是楚汉时期汉的大将彭越。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中,游击战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根据敌强己弱的特点,依托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保存和发展了自己。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大规模、长时期地开展游击战,抗击了60%以上的侵华日军和95%以上的伪军。解放战争时期,游击战有力地配合了正规战。长期的革命战争,使中国人民创造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游击战战法,如破袭战、地雷战、麻雀战、伏击战、地道战、围困战等。这些灵活机动的战法,显示了中国革命游击战争的丰富多彩。
  编辑本段理论和原则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发展了游击战的 游击战
  理论和原则,主要有: 1.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是游击战的基本原则; 2.以袭击为主的进攻,是游击战的基本作战形式; 3.革命根据地,是游击战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依托; 4.在一定条件下,游击战可以作为某个战略阶段的主要作战形式; 5.战略上的集中指挥与战役战斗上的分散指挥相结合,是游击战的指挥原则; 6.游击战要向正规战发展。 7.游击战因兵力少而突击力弱,很难独立地解决整个战争问题,只有积极创造条件,使游击队发展成正规军,使正规战与游击战紧密配合,才能加快战争胜利的进程。
  编辑本段游击战内容
  游击战
  游击战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世界其他一些国家也开展过游击战。中国人民对游击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中国人民创造了许多适合本国情况的游击战法,为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如破袭战、地雷战、麻雀战、袭击战、伏击战、地道战、围困战,等等。 分散流动的作战形式。它以袭击为主要手段,出没无常地攻击和袭扰敌人,达到歼灭或消耗敌人的目的。游击战是一种非正规作战,无固定的作战线,较正规战具有更大的主动性、灵活性、进攻性、速决性和流动性。 游击战通常不能决定战争命运,它的战略任务是辅助正规战和把自身发展成为正规战,以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革命战争的游击战,是被压迫的人民或被侵略的民族,反抗压迫或侵略的一种群众性的武装斗争形式,在革命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曾经起到以弱胜强的重大作用。 中国古代兵书史籍对游击战有生动的记述。“游击”一词,最早见于汉初。 《汉书·匈奴传》载:"贰师解而引归,与单于连斗十余日。游击无所得。"汉高祖设置游击将军,把游击部队称为"游兵"、"游骑"、"游军"。 《史记·魏豹彭越列传》载:"汉王三年,彭越常往来为汉游兵,击楚,绝其后粮于梁地。"这里说的游兵的作战行动,是游击战性质的。 《握奇经·八阵总述》 “游军”一节记述:“游军之形,乍动乍静,避实击虚,视羸挠盛,结陈(阵)趋地,断绕四径。后贤审之,势无常定。”这是对游击战特点的生动描述。
  编辑本段经典战例
  中国古代游击战
  公元前512年,吴王阖闾准备攻打楚国,采纳了伍子胥提出的先疲楚后决战的建议,先派部分兵力到楚国许多地方以游击战袭扰楚军,达6年之久,致使楚军疲惫不堪,尔后派主力入楚决战,大败楚军。 中国历史上较大的农民战争,都曾把游击战作为一种重要的作战形式。 唐末黄巢领导的起义,明末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起义,清朝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在农民军处于弱小时期,大都采用出没无常,避实击虚,声东击西,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走的游击战法,常使官军顾此失彼、腹背受击,疲于奔命。这种农民战争中的游击战,曾在反抗和推翻封建王朝的斗争中起过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游击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武装在日军敌后的游击战给侵华日军造成了相当的兵员损失,削弱了日军“以战养战”搜刮沦陷区支撑前线的能力,据1938年8月至1940年5月在华北方面军参谋部任职的加登幸太郎说:“现在回忆起来,我在任时,整个方面军一天平均死伤50名。50名虽不多,但一年就有18,000人离开战列,是大消耗战”。 越战中,越共武装进行游击作战
  越南战争游击战
  越南战争(简称越战)可说是近代最成功的例子之一:越共军队先用游击战的型态和法国对抗,获得效果;在美国大规模介入之后,即使美军使用现代化的装备与精良的武器,游击战的型态依然使美军吃不消,最后终于击败美国。
  其他国家的游击战
  游击战在世界许多国家也有较长的历史和辉煌的战绩。在1337~1453年百年战争中,法国人民组织农民和城市贫民游击队,进行了长期的抗英游击战,最终配合正规军驱敌出国,收复失地。在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中,1808~1814年西班牙抗法战争中,1812年俄国抗击拿破仑入侵的战争中,这些国家人民所进行的游击战,有力地配合了正规战,对战胜侵略者发挥了重大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些被侵略国家的人民所进行的游击战,对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伟大的战略作用。战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以长期的游击战抗击侵略者,发展、壮大革命力量,赢得了人民的解放和民族的独立。印度支那、阿富汗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创造了农村游击战与城市游击战相配合,袭击战与打坦克、打飞机、打空降、打武装直升机相配合的新经验。 下面略举几例: 1、美国独立战争独立战争期间,“一分钟人”(Minutemen,又作瞬息民兵)在北美享有盛誉,它指的是反抗英军、追求自治的武装村民,他们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因为他们行动特别迅速,只要一听到警报,在一分钟内就能集合起来,立即投入战斗,在整个战争期间四处袭扰英军,让英国人吃尽了苦头。 2、阿富汗面对苏联入侵时所采用的游击战,让苏联军方吃不消,间接造成苏联的瓦解。
  编辑本段七条战术原则
  游击战
  另外,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元帅也总结出七条游击战术原则,与毛泽东等人颇为相似: (1)集中作战,分散游击; (2)红军作战尽量号召群众参加; (3)敌情不明,不与作战; (4)敌进我退,敌退我进; (5)对敌采取跑圈的形式; (6)对远距离的敌人,先动员群众扰乱敌人,再采取突击的方式; (7)敌人如有坚固防御工事,不与作战。 游击战因兵力少而火力弱,很难独立地进行长时间作战,只有积极创造条件,以机动力、主动出击化整为零,消耗敌人战力、拖延敌人行动、误导敌人方向,形成敌人心理压力才可能致胜。
  编辑本段中国特色游击战
  战斗方式
  游击战因兵力少而火力弱,很难独立地进行长时间作战,只有积极创造条件,以机动力、主动出击化整为零,消耗敌人战力、拖延敌人行动、误导敌人方向,形成敌人心理压力才可能致胜。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中,游击战是人民战争的重要作战形式之一,相当长的时期内曾作为一种主要作战形式。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弱小的红军依托根据地,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发展壮大了革命武装力量。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和人民政权,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形成了一个广阔的敌后战场,抗击着64%的侵华日军和95%以上的伪军。解放战争时期,游击战有力地配合了正规战,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大的辅助作用。 游击战的主要战法是袭击,依据袭击对象、目的和方式的不同,一般分为袭击战、伏击战、破击战、袭扰战等。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实践中,还创造了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围困战等丰富多彩的游击战法。这些战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
  战斗种类
  袭击战,是乘敌不备,对其实施突然攻击的战法。通常选择战斗力
  不强,防备不严,便于袭击的驻止之敌或运动之敌,以迅速而突然的动作,速战速决,快打快撤。 伏击战,是袭击运动之敌的战法。分为待伏和诱伏,待敌或诱敌进入伏击圈时袭击之。伏击战要求秘密隐蔽,突然发起攻击,速决歼敌,快打快撤。 破击战,是以破坏敌方重要军事目标为主的一种战法。也称破袭战。破击战的目标,通常是敌方的交通运输线、后方补给系统、指挥通信系统和重要技术兵器基地等。目的是为了造成敌方交通瘫痪,指挥失灵,补给困难,力量削弱和精神紧张。进行破击战,必须有周密细致的组织计划和充分的技术准备,以出敌不意的方法和行动实施之。 敌后游击战
  袭扰战,是游击队、民兵和群众相配合,以各种诡诈的手段,杀伤、毁坏、恐吓、扰乱、疲惫敌人的一种战法。通常由游击队和民兵以单兵或小组进行袭扰活动,使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杀伤敌有生力量,制造各种假象,虚张声势,迷惑敌人。 地雷战,是以地雷为主要武器杀伤敌人的战法。通常与地道战、麻雀战结合运用,以杀伤、消耗敌人,封锁和限制敌方的行动。 地道战,是依托地道工程打击敌人的战法,通常与火力战、地雷战、麻雀战相结合,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 麻雀战,是小群分散兵力狙击袭扰敌方的战法。通常是三五成群,忽聚忽散,时隐时现,出没无常,灵活机动地杀伤、消耗、迷惑、疲惫敌人。 围困战,是对驻止孤立之敌的战法。通常是包围封锁固守之敌,切断其与外部的联系,断绝其物资供应,陷敌于弹尽粮绝的困境,并结合政治攻势,逼迫其投降或为歼灭该敌创造条件。
  编辑本段游击战前景
  在未来战争中,游击战仍然是一种重要的作战形式。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式武器装备不断出现,游击战将出现许多新的特点,对游击武装的生存能力、机动能力、作战能力和指挥艺术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游击武装要做到能打坦克、打飞机、打空降、打武装直升机,能防核、防化学、防生物武器,并把破袭敌方的交通运输线、后方补给系统与通信侦察系统,瘫痪敌方的供给能力和指挥活动,作为重要任务。
  编辑本段对游击战评价
  正面
  是一种以弱胜强的战术,而且由于需要坚实的群众基础以及熟悉的地形,通常应用于反侵略一方,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保存自己、打击敌人,最终夺取胜利,这是一种战争艺术。
  反面
  但是,如果将游击战的战法用作于恐怖主义,则会大大的降低了游击战的积极性。这样的话,“融于群众”就成为了利用平民当作挡箭牌,这样违反人道主义原则。这样的“游击战”是一种持久战,大大增强了战争的残酷性。严格的说,伊拉克反美武装的汽车炸弹、路边炸弹等及一些恐怖组织的破坏行为不算作一种游击战。
  麻雀战,是中国民兵常用的以弱胜强的游击战法。由民兵组成战斗小组,忽来忽去,忽聚忽散,主动灵活。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 抗日战争中,抗日根据地民兵,时而三三两两,时而成群结队,出没在山野密林,狭谷隘口,地道暗洞,青纱帐里,像麻雀啄食那样,东一枪、西一 枪,出敌不意,乘隙而入,扭住敌人,一阵猛打。 敌人反击时,就立即撤离,隐蔽得无影无踪。敌人撤退时,就呼啸而来,枪声四起,杀声遍野。使敌人打又打不着,追又追不上,陷入吃又吃不好, 睡又睡不香,心神不宁,狼狈不堪的境地。
  1941年秋,冀中平原的抗日斗争进入困难阶段,日伪军“扫荡”日益残酷。冀中人民抗日武装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长期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开始挖掘和利用地道对日伪军进行斗争。冬初,清苑县冉庄民兵先在自己家中挖了单口隐蔽洞(俗称蛤蟆蹲),很快遭到日伪军的破坏。民兵把单口隐蔽洞改造成能进能出的双口隐蔽地道,但仍不能有效地进行战斗,多数地道又遭到破坏。 1942年夏季反“扫荡”开始后,中共冀中区委和冀中军区号召冀中人民普遍开展挖地道的活动,地道的构造不断改进和完善,初步形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既能隐蔽、转移,又便于依托作战的地道网络,成为长期坚持冀中平原抗日斗争的坚强地下堡垒。冉庄的地道也有较大的发展,共有4条主要干线、24条支线,村内户户相通,向外可通往孙庄、姜庄、隋家坟、河坡等村,全长30余华里。地道一般宽1米、高1.5米、顶部土厚2米以上;地道内设有了望孔、射击孔、通气孔、陷阱、活动翻板、指路牌、水井、储粮室等,便于进行对敌斗争。
  地雷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山东民兵最重要的作战方法之一,地雷是当时最重要的作战武器。抗战时期,地雷大显神威,不仅在山东海阳人民的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而且在胶东抗战史上涂上了浓重的一笔。1962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地雷战》是一部经典之作,影响甚大。1998年3月推出的游戏《地雷战》也是一部精品游戏。

平原游击队的幕后制作

人物原型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甄凤山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61303030欲入齐齐哈尔市郊孙家屯王老宏拉杆子的义勇军队伍,然王不许。甄想:王老宏必见自己空手而来,看不起,遂借枪一支,再回王处,王依然不收。甄疑王嫌枪少,遂于次日在齐市一胡同内,将两个日本兵击毙,夺枪二支。王老宏不仅收下甄,且对甄加以赞许。甄自此参加了义勇军。此后,又与志同道合的青年组成了一支队伍,活跃在齐齐哈尔市周围,与日本鬼子打游击。后日寇出动兵力扫荡,天上飞机轰炸,义勇军因无后援于齐市郝家油场一带被打散,甄凤山见大势已去,遂经热河、察哈尔、张家口辗转回到家乡定县。
与甄凤山同村的甄玉蕃是共产党员。甄凤山在孙志远和甄玉蕃帮助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甄凤山入党后,即以做小买卖为掩护,为党组织传送情报,散发传单、张贴标语,经常活动在定县职业学校和保定师范之间。甄的活动,引起敌人注意。1933年8月24日夜里,军警包围甄家,甄凤山于水缸中躲过,然其父惨遭毒打后死去。时党组织通知甄,要其外出隐蔽,免遭敌之毒手。甄凤山遂远离家乡,到了绥远、归化一带,靠卖针线为业,一面做生意,一面完成党组织的任务。
“七七事变”后,甄凤山见抗战全面爆发,遂决心回乡抗日。甄凤山回到家乡后,即组织了家乡亲友,决计与日寇展开斗争。时定县火车存放了日寇的许多汽油。甄凤山即动员了几十人偷日寇的汽油,把偷来的油卖掉买枪和子弹。最后一次偷油时为日寇发现,张立业被打死。鬼子从张立业身上搜出盖有甄凤山手印的白布条。遂派兵捉拿甄凤山。他随后拉起了一支抗日队伍,计有20余人。在讨论如何取得武器时,甄凤山的二弟、曾在二十九军当过兵的甄全海言二十九军撤退时,埋下一部分枪。甄凤山等在甄全海指点下,挖出了30几条枪。此后,他们又从地主武装手中夺得一部分枪,这支抗日游击武装便成立了。
在招募游击队员时,他首先和正规部队交涉,从正规部队选了一些班排长以上的干部,非常能打仗,所以他的游击队人员素质较高;他还招募了群众和民兵中能打仗的人;甚至是土匪,只要你能为我打仗,我就要你。当过特务的人他也要,他曾吸收过一个给日军当过特务的人在他手下当小队长。他就用这些方法组成了五个大队。后来在一次和日军的战斗中,那个当过特务的人又投降了敌人,投降之后,烧杀抢掳,做了很多坏事,群众愤恨至极。有一天,在他又出来作恶之时被捉到了,甄凤山对他说:“在这次是应该枪毙你的,我念你有两下子,在给我当小队长时还打了几个胜仗,我再请你喝次酒吧。”喝完酒之后,甄凤山就把这个人交给了群众。群众对这个特务狠之入骨,有的拿刀子,有的拿剪子,生生把这个人一刀一剪地凌迟了,最后剐得只剩下了骨头。
游击大队成立后,在水磨屯村打了第一仗。当时日本鬼子29名,汽车一辆,到水磨屯宣传中日亲善。甄凤山即带了19名战士,埋伏于水磨屯村西大庙墙内,当鬼子回村行至庙前时,甄一声令下,长短枪一齐开火,打得鬼子措手不及,打死十余名,伤十几名,余者狼狈而逃。游击队得大枪十余支。
为壮大队伍,甄凤山提出从敌人手中夺枪,并决定身先士卒。他化装后骑自行车到了定县城门口,见只一个鬼子站岗,便故意把自行车链子搞掉,蹲下修车,见哨兵不备,趁势夺枪,而后骑车扬长而去。待鬼子出动追赶时,甄已远遁。
数天后,甄凤山又策划夺枪战。其令三弟甄凤高化装成为鬼子送棉花的百姓,赶着棉花车来到定县城下,时城门未开,有游击队员假装于后面鸣枪追赶。甄凤高和几名化装成百姓的战士在城下喊门,称有八路军抢棉花车,当两名伪军开城门时,战士们一拥而上,夺了枪支,又趁机冲上城门楼,将日伪守卫十几支枪下了。与此同时,甄凤山派往其他三个城门的队员们也在乱中夺了枪后,迅速撤离。 1938年11月,有情报关系西朱各村张中怀向甄报告,说每日有两个鬼子在铁道旁溜达,身上有枪,甄决计夺之,遂化装后到路边割草。趁鬼子不备,开枪将两个鬼子打死,夺大枪两支、王八盒子两支。
为震慑定县城中之敌,一次,甄凤山化装成“太君”骑着高头大马,带着十几名化装的战士大摇大摆进了城,守门的日伪军还给他行了礼。行至南街,甄凤山下马在茶馆里喝了茶,又威风淳淳地穿过南街至东大街,通过伪县政府门口时,站岗的鬼子也向其敬礼。当其一行出了东关,鬼子才发觉甄凤山进了城,然其一行已走远。
1939年秋末,当晋察冀军民于黄土岭击毙日本名将阿部规秀后,被激怒的日军集中二万兵力向晋察冀军区发动进攻,三分区为其扫荡重点。是年12月,甄凤山奉三分区参谋长唐子安的命令,带队阻击定县援高阳之敌。时朔风骤起,阴云四合,甄凤山见天要降雪,认为是埋雷的大好时机,遂带全体战士和各村民兵,在敌必经之路上埋下连环雷等各式地雷。这一仗,不仅阻止了敌之援军,还炸死炸伤许多鬼子和伪军。
1941年,甄凤山到晋察冀军区抗大三分校学习。1942年,甄凤山调到定唐大队当副支队长,驻唐县的马庄、蔡庄一带。1943年,甄凤山领导的五大队改编为铁道支队,由甄任队长。奉三分区领导指示,以围、攻、袭种种手段,拔除了行唐、曲阳、完县西边山区的30余个敌伪碉堡。1944年3月,甄凤山率五名侦察员在定县火车站从鬼子手中夺了一挺重机枪,军区政治部《子弟兵报》介绍了夺枪事迹,并配发了照片。军区还把夺枪经过作为游击战术的教材。1944年12月24日,晋察冀边区召开了群英大会,甄凤山被推举为抗日英雄。1945年,铁路支队扩编为冀西三分区六团,甄凤山任副团长,参与了对日大反攻。
甄凤山双手打枪,要打左眼,就不打你右眼;在黑夜之中一枪能打掉点着的香火头儿;还有一次他跟老婆开玩笑一枪打下老婆的一撮头发没伤到头皮。这都是群众中的传说,但敌人对他确实是闻风丧胆。
还有一件真实的故事,就是甄凤山要跟日本鬼子中队长换媳妇。鬼子既打不垮甄凤山,有不能使他投降,就想了个邪招:在抓住了甄凤山的妻子之后,写信给甄凤山说,你要是投降就放了你老婆,否则就杀了她。甄凤山决定以牙还牙,带人进了城。他了解到城里有一处朝鲜人开的大烟馆,恰好与日军中队长是一墙之隔。一天,他趁日军中队长不在家,到了大烟馆,从墙这边凿了个窟窿,进去把日军中队长的媳妇给掏了出来。出来之后,甄凤山给日军中队长写信说:“你要是放我媳妇,我就放你媳妇;你要是杀我媳妇,我就杀你媳妇;你要互换,咱就交换。”日本鬼子同意交换,商量了交换的地点和条件,比如说:双方不能打枪,要让甄凤山的媳妇先过来,然后才能放对方媳妇过去等等,最后事情办成功了。但事后甄凤山挨了分区政委王平的批评,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也说他做得不对,但已成事实,也就算了。
“文革”中,甄凤山遭到了造反派的游斗、辱骂、吊打,家多次被抄。1967年腊月,他被绑走,关押在望都县达数月。38军112师师长李连秀得知后予以干预,甄凤山才被释放回家,但是身体已被彻底摧垮。1972年4月14日,甄凤山因患肺癌与世长辞,享年69岁。
定县人民给予甄凤山极高评价,定县县委党史办编印的革命回忆录中写道:“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甄凤山同志和他率领的部队参加战斗124次,歼敌278人,俘虏日、伪军333名,缴获长短枪426支,轻重机枪九挺,炸毁汽车17辆,坦克5辆,缴获战马13匹,摧毁敌炮台31个,炸唐河、新乐大桥各一座,炸火车头四个,并缴获大批弹药和物资。“甄凤山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英雄故事字数尽量多一点,我要写小练笔,并不是要...

王二小
中国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e69da5e887aa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37383930。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黄继光:
攻打上甘岭的战斗是1952年10月14日开始的。主力部队是我们45师的134团和135团。黄继光当时是135团二营六连的通信员。
上甘岭战役打响后, 他被抽到营部当通信员。六连的战斗任务是依次收复六号、五号、四号和零号阵地。拿下了前面的三个阵地后,六连的90多人只剩下十来个人了。19日凌晨,连长万福来把剩余的战士编成三个爆破小组,对零号阵地的几个地堡实施爆破。结果,三个爆破组轮番上阵,全部伤亡殆尽。
正在这时,黄继光、吴三羊和肖登良冲了上去。他们三个人交替掩护爆破,很快炸掉了三个小地堡,只剩下最后一个大地堡了。这时,吴三羊牺牲了,肖登良也重伤后奄奄一息。指导员在敌照明弹的光亮上看见只剩黄继光一个人带着伤在运动时,连忙爬过来用机枪掩护黄继光。黄继光拖着受伤的腿,慢慢爬到地堡前,然后奋力投出一颗手雷。不料这个大地堡很坚固,手雷爆炸后只炸塌了地堡的小小一角。敌人的机枪依然疯狂喷吐着火舌。这时,黄继光的身体向机枪射孔果断移动,用身体堵住了那条炽烈的火舌……
董存瑞
董存瑞1929年生于河北省怀来县的贫苦农民家庭。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8年5月25日,解放军攻打中华民国政府军驻守的隆化城。董存瑞所在连队负责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据说,在冲锋时,遭到一个桥型暗堡的猛烈火力封锁。董存瑞便抱起炸药包,准备进行爆破。冲至桥下后,发现桥型暗堡距地面过高,也没有地方可以放置炸药包。董存瑞便用手托起炸药包,拉燃导火索,与暗堡同归于尽。董存瑞的行为,使得他成了中国共产党宣传的著名战斗英雄。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有董存瑞的墓地和纪念碑,碑上刻着朱德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刘胡兰
刘胡兰出生在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小年纪,便对黑暗的旧社会产生了强烈的不满。 1947年1月12日 ,刘胡兰被国民党军和地主武装抓捕了。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敌人没有办法,将同时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当场铡死。但她毫不畏惧,从容地躺在铡刀下。她以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出永生的诗篇,以不朽的精神,矗立起生命的宣言。毛主席的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邱少云
邱少云,四川铜梁。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
。次年10月12日朝鲜三九一高地反击战打响之前,随部队潜伏在敌山脚下草
丛中,等待配合大部队进攻。不料埋伏点山草被敌燃烧弹击中起火,为了不
暴露部队埋伏点,忍受烈火烧身,卧地不动,直到牺牲。
八路军爆破英雄马立训的事迹
马立训是八路军著名的爆破英雄。抗日战争中,他共参加40余次战斗,完成爆破突击任务20余次。他苦练杀敌本领,不断革新爆破技术,采用偷爆、飞爆、空爆、连环爆等爆破方式,炸死日伪军500余人,被誉为“爆破大王”。
马立训,1920年生,山东淄川人,家境贫寒,12岁就到煤窑当小苦工,不久被招募入国民党军当兵。1940年4月被解放,参加了八路军。在革命队伍里,迅速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194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他作战勇敢,机智顽强,屡立战功。1941年春,他协助战友炸毁莱芜吴家洼据点,炸死汉奸30余人。1942年7月,在攻打岳家村日伪军据点战斗中,他和战友总结爆破经验,利用军毯扎成炸药包,用手榴弹引爆,炸掉据点,全歼守军。同年8月,在山东泗水县孙徐战斗中,连续炸毁日伪军4座碉堡,炸死日伪军60余人。1943年11月,在攻打鲁南柱子村战斗中,执行偷袭爆破任务,当接近日伪军炮楼时被敌发现,他隐蔽在壕沟内,用军帽示形,吸引敌机枪火力,迂回近敌,炸塌守军圩墙和炮楼,为部队开辟了进攻通路。1944年5月,在攻打山东平邑县庞庄日军据点战斗中,他炸开第一道障碍后,利用有利地形,又主动炸开据点门楼,部队得以迅速通过突破口向纵深发展。在鲁南天井汪围歼日伪军的战斗中,部队被一座10米高的四层碉堡的密集火力压制,他奋勇冲上去,炸毁碉堡,为部队进攻扫除了障碍。当年7月,他出席山东军区英雄模范大会,被评为八路军山东军区“特等战斗英雄”。1945年3月,在沙沟崖战斗中,由于国民党顽固派军队构筑的炮楼在斜坡上,难以实施爆破,他用木棍绑扎三角架,逼近炮楼,将炸药包送至炮楼半腰,冒着守军机枪的扫射,紧紧撑住木架,直至即将爆炸的瞬间才转身隐蔽,一举炸毁炮楼。
同年8月3日,在山东滕县阎村战斗中,他带领突击班执行爆破任务时牺牲。9月,八路军鲁南军区命名他所在排为“马立训排”,滕县阎村为“立训村”,并在部队开展了“马立训式的爆破运动”。摘自:中国红故事网
一级杀敌英雄 王克勤
王克勤(1920-1947),1920年生,安徽阜阳县人。1939年7月被国民党军队抓壮丁。1945年10月,在邯郸战役中的平汉战斗被解放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和人民军队的培养下,迅速成长为具有高度政治觉悟、英勇善战的优秀战士。王克勤作战勇敢,战绩显著,9次立功,1945年10月至1946年10月,他一人歼敌232名,俘敌14名,被评为“一级杀敌英雄”、“模范共产党员”。当班长后,继承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善于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班里每补充新战士,他总是现身说法,启发新战士的无产阶级觉悟。他用“在家靠父母,革命靠互助”的格言,教育大家搞好团结,并组织起两个互助小组,开展思想、技术、生活三大互助活动,这对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起到很大作用。1946年10月6日,在山东巨野县徐庄阻击战中,他带领全班发挥战斗互助作用,与国民党军激战一天,打退敌数次进攻,歼灭大量敌人,全班无一伤亡,圆满完成任务。战后,全班荣立集体一等功,3人被评为战斗英雄,他被提升为排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刘、邓所属部首先普遍开展了学习王克勤运动,第六纵队先后授予王克勤“战斗英雄”、“三大互助模范”和“模范共产党员”的称号。1946年12月10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以《普遍开展王克勤运动》为题的社论,称赞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创造了新的光荣的范例”,号召全军部队普遍开展“王克勤运动”。他的“三大互助”带兵经验迅速在全军推广,对人民军队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王克勤在战斗中创造了一套带兵经验和团结互助运动。主要内容是:开展思想互助,组织战士介绍个人家史、个人经历和我军战斗传统,提高战士特别是新战士的阶级觉悟;开展生活互助,根据训练、行军和作战之需,把全班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助组,以老带新,以长补短,训练中互帮互学,生活上互相关照,战斗中互相支持;开展技术互助,练兵学技术、战术,相互高标准严要求,战时灵活利用地形地物,根据敌人攻防方式而改变战术。王克勤创造的三大互助运动在当时具有重大意义,为我军提供了建军经验,特别对刚参加我军的大量新兵(相当一部分是从国民党军队解放过来的)的改造与提高,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白求恩1939年2月,率18人的“东征医疗队”到冀中前线救治伤员,不顾日军炮火威胁,连续工作69小时,给115名伤员做了手术。有一次,当某伤员急需输血时,他主动献血300毫升。他还倡议成立并参加了志愿输血队。有些伤员分散在游击区居民家里,他和医疗队冒着危险去为他们做手术。4个月里,行程1500余里,做手术315次,建立手术室和包扎所13处,救治伤员1000多名。为了适应战争环境,方便战地救治,组成流动医院,组织制作了药驮子,可装做100次手术、换500次药和配制500个处方所用的全部医疗器械和药品,被称为“卢沟桥药驮子”;制作了换药篮,被称为“白求恩换药篮”。7月初,回到冀西山地参加军区卫生机关的组织领导工作,提议开苏卫生材料厂,解决了药品不足的问题;创办卫生学校,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编写了《游击战争中师野战医院的组织和技术》、《战地救护须知》、《战场治疗技术》、《模范医院组织法》等多种战地医疗教材。还将自己的x光机、显微镜、一套手术器械和一批药品捐赠给军区卫生学校。赵尚志赵尚志三个字,曾让侵华日军闻风丧胆,“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是倭寇发出的无奈而又钦佩的感慨。 被日伪称为最顽固的“反满抗日”分子!   当年东北流传一种说法,叫“南杨北赵”。“南杨”指的是杨靖宇,“北赵”就是赵尚志,他十七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就读黄埔军校第四期,历经艰难困苦,抗日决心毫不动摇,即使最后负伤被俘,依然宁死不屈。   一位专家说,东北很多著名抗日英烈因为地下工作需要,用的都不是原名,惟有赵尚志一直用原来的名字。但很少有人知道,赵尚志也曾用过另外一个名字。据尚志市烈士纪念馆馆长刘莉介绍,赵尚志曾担任1940年创刊的《东北红星壁报》主笔。“向之”的主笔笔名,后来发现的手稿原迹证实,是在“尚志”两字基础上修改而来的。据刘莉馆长介绍,赵尚志除了写过报纸上这些文章诗歌之外,还曾为《白山黑水》这首抗日歌曲写过歌词,并写下两篇关于抗日战争的论文。   印象中,赵尚志应和抗日英雄杨靖宇一样身材高大,气宇轩昂,目前发现的惟一一张赵尚志将军生前的照片,是1932年8月赵尚志担任巴彦抗日游击队政委时与游击队指挥部成员的合影,赵尚志手拿马鞭坐在中间前排,二十四岁的他明显比两边的人矮半头。巴彦游击队失败以后,赵尚志加入抗日义勇军孙朝杨部,后率六人赴珠河创建抗日游击队。到1934年,这支抗日武装不断壮大,达到数千人。后来赵尚志将军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 赵尚志嗓门很大,常常在大会上向战士们讲述抗日救国的道理,描绘鬼子打跑以后国家未来的模样。1942年2月,年仅三十四岁的赵尚志在战斗中,遭到混入部队的日满特务暗算,重伤被俘后血尽而死。随后日寇将其遗体肢解成两部分,身体沉入松花江,头颅送伪满“首都”新京(今长春)请功,而后下落不明;历经六十余载,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东北抗日烈士赵尚志将军的头颅在长春找到了。这位民族英雄的故事将要画上一个句号,但对他的事迹的寻访和传颂却不会停止……任常伦(1921-1944),男,汉族,山东省黄县(今龙口市)人,中共党员。 在战斗频繁、激烈的胶东抗日战场,他表现得十分突出,政治上积极进步,作战中勇猛顽强,冲锋在前,撤退在后,英勇善战,不怕牺牲。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1938年冬,17岁的任常伦参加了胶东抗日自卫团,1940年参加八路军,被编进八路军第十四团二营五连。在战斗频繁、激烈的胶东抗战中,任常伦表现突出。每次战斗,他都冲锋在前,英勇善战,不怕牺牲。在一次袭击敌人的战斗中,他左胳膊挂了彩,但不愿意退下火线包扎,他说:“为了党和人民,该流血时就得流血。这算得了什么!”   1941年6月,任常伦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培养教育下,他政治上积极进步,作战更加勇猛,表现十分突出。这年冬天,他勇敢抢救了一名陷入日军包围中的战士。1942年6月,任常伦升任班长。他执行任务果敢机警。11月中旬,他成功侦察敌情,使所在部队安全突围。   1944年7月,任常伦被评选为战斗[1]英雄。8月,他连续出席了胶东军区和山东军区战斗英雄代表大会,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并荣获军区一等战斗英雄光荣称号。会后,已任副排长的任常伦得知敌情紧急,日夜兼程七百里,赶回胶东。那时,他身上已经负过八次伤,肩膀还留着敌人的弹片,体力还没有完全恢复。但是他坚决请求参加战斗。   战斗打响了,任常伦和全排32名战士奉命抢占制高点。他带领战士发起冲锋,成功抢在日军前头占领了制高点。然后又带领一个班的战士,成功夺取了制高点旁边被日军占据的小高地。在坚守小高地的战斗中,战士们的手榴弹用完了,子弹打光了,增援部队还没有赶到。任常伦坚定地对战士们说:“我们没有子弹有刺刀,人在阵地在!”他带头冲向日军,与敌人展开激烈的白刃战,他一人连续刺死5名日军,终于带领战友们守住了阵地。当天傍晚,日军对小高地进行反扑,任常伦不幸被子弹击中,他吃力地对战友们说:“别管我,守住阵地要紧,守住阵地就是胜利!”战友们在任常伦精神的鼓励下,斗志更坚,终于打得日军在扔下258具尸体后,落败而逃。英勇的抗日战士任常伦,也献出了自己23岁的年轻生命。
望采纳!!!

铁道游击队1941年11月的故事

  8年抗战中,铁道游击队——一支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35333164活跃在敌人心脏地带的小型抗日武装,机智勇敢打击日本侵略者,书写出无数个传奇。60余年过去,铁道游击队的老英雄们大多相继过世,但他们的传奇经历至今仍“活”在无数人的心中。%D%A%D%A  夜袭:一柄插入敌人心脏的尖刀%D%A%D%A  山东枣庄是铁道游击队的故乡。1938年,铁道游击队就诞生在枣庄火车站西边的小陈庄。这支武装是一柄插向敌人心脏的尖刀。%D%A%D%A  85岁的张静波老人曾担任铁道游击队指导员。他介绍说,铁道游击队的前身是枣庄情报站,其成员最初只有洪振海和王志胜两人。洪振海以经营煤炭为掩护,王志胜则进入日本人开办的洋行做搬运工。操办洋行的3名日本人表面上是掌柜,其实质是残害老百姓的特务。%D%A%D%A  1939年8月的一个晚上,洪振海、王志胜等3人摸进洋行,将正在熟睡的3个日本特务全部击中,造成两死一伤。至今,在当年国际洋行的后墙上,人们依然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晚洪振海等人为进入洋行打洞的痕迹。%D%A%D%A  高峰期间,铁道游击队曾发展到200余人。铁道游击队力量的不断壮大让日军伤透了脑筋。1941年夏天,日军专程从济南搬来特务头子高岗,企图一举消灭铁道游击队。高岗是个中国通,他通过搞封建迷信、拜把兄弟等手段笼络人心,渐渐掌握了铁道游击队的行踪,对铁道游击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不少帮助铁道游击队的老百姓也因此惨遭毒手。%D%A%D%A  1941年7月的一个晚上,铁道游击队11名队员分成三组,一组化装成铁路工人袭击高岗;一组化装成伪军,负责堵住日军营房大门,延缓日军增援;另一组6人则负责撤离接应和搬运战利品。据铁道游击队第二任大队长刘金山介绍,这次袭击干净利落,前后用了不到10分钟时间,除干掉高岗和其警卫石川外,还缴获步枪30余支、机枪2挺、手枪3支和子弹数千发,铁道游击队员则无一伤亡。这次袭击不仅打击了日伪的气焰,而且也为铁道游击队继续游击作战营造了更好的群众环境。%D%A%D%A  截车:人民军队的“流动”给养站%D%A%D%A  铁道游击队因长期活跃在津浦铁路沿线而得名,也因为有了铁路的便利,才有了游击队员们截火车、炸铁轨的传奇经历。在抗战困难时期,截火车得来的武器弹药、布匹服装成为抗日武装给养的有效补充。%D%A%D%A  据铁道游击队副大队长王志胜介绍,1940年7月,鲁南军区来函,要求铁道游击队提供一部分资金以解决部队的困难。铁道游击队除将开炭场结余的8000元钱大部分上缴外,还决定截一次日军的票车。%D%A%D%A  按照计划,铁道游击队挑选了12名队员作为先遣队员,事先潜入火车上侦察情况。王志胜则带领20名短枪队员在预定地点埋伏。洪振海和曹德清负责掌握火车头。列车到达预定地点后突然刹车,埋伏队员立即爬上火车,与早已上车的队员互相配合,将车上日军全部击毙。这次截车共得到8万元钱,并缴获长短枪和机枪15支。除3支短枪留下外,其余全部上缴鲁南军区。%D%A%D%A  1941年11月,正值严冬,鲁南军区被服厂遭日军严重破坏,部队穿衣成为大问题。时隔不久,铁道游击队侦察得知日军有1车布匹南运。但列车到站时间在白天,不便动手。后经与沙沟站副站长张允骥沟通,张允骥事先到滕县站将列车弄坏,直到晚上10点多才修好。当列车在深夜到达预定地点后,张允骥跃到列车顶上,准时拔掉了风管和插销,使两节运布的车厢停在了微山湖畔。%D%A%D%A  铁道游击队负责卸布,接应的微湖支队则准备了上百条船负责运输。此次截车共缴获洋布1200多匹,日军军服800余套,解决了部队度冬的燃眉之急。%D%A%D%A  值得一提的是,这批截获的日军军服还为铁道游击队突破敌人重围发挥了重要作用。1942年6月,日伪军3000余人包围微山岛。此时微山湖区包括铁道游击队、运河支队、微湖大队等队伍约2000人。敌众我寡,并对我形成合围之势。战斗在夜里11点打响,一直坚持到第二天中午,我方已牺牲百余人,突围势在必行。于是,岛上队员穿起早已准备好的日军服装,化装成日军,然后由反战同盟的日本人小山口、田村伸树与日军用旗语联系妥当后,安全突围。%D%A%D%A  建设:一条秘密的战略交通道%D%A%D%A  袭洋行、截火车、炸桥梁……在许多人眼里,铁道游击队是一支以破坏敌人运输线而闻名的队伍。实际上,铁道游击队还是一支善于建设的队伍。这不仅表现在铁道游击队为活动需要广泛发动群众乃至争取伪军支持的努力上,更表现在他们为抗战大局而建设的秘密交通线上。%D%A%D%A  据枣庄市委党史研究室干部陈玉中介绍,1941年皖南事变以前,共产党华东根据地与延安方面的交通主要是经徐州走陇海线。皖南事变后,原来驻守这一路段的新四军第4师彭雪枫部主力转移,这条交通线逐渐为日伪所控制。于是,重新开辟一条连接华东根据地和山东根据地的交通线成为燃眉之急。按照部署,铁道游击队和运河支队承担起了构建秘密交通线的任务。%D%A%D%A  时任铁道游击队大队长的刘金山回忆说,当时日伪在津浦沿线严密控防,重要据点设有由伪军把守的碉堡,碉堡以外的路段则挖有很深的封锁沟,并派有日军日夜巡逻。铁道游击队经过严密分析后,把跨越津浦线的突破口选在了最“危险”的地方--碉堡。通过一段时间的渗透,加上“飞虎队”杀高岗、截火车的威名,驻守碉堡的伪军基本上对交通线不闻不问。跨越津浦线后,铁道游击队经过自己控制的村庄,然后把过路干部交给微山湖上的运河支队,然后由运河支队送往由我军控制的湖西根据地。%D%A%D%A  在这条秘密交通线上,铁道游击队先后护送刘少奇、罗荣桓、肖华、陈毅等各级党政军领导数十次,千余人成功地从这里跨越敌人严密封锁的津浦铁路,直至抗战胜利。陈毅同志曾有诗为证:横越江淮七百里,微山湖色慰征途。鲁南峰影嵯峨甚,残月扁舟入画图。

肋骨骨折保守治疗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保守疗法介绍

保守治疗方法
1、手法复位外固定:一般肋骨骨折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63393135的患者需在骨折血肿的部位进行麻醉才可以进行复位外固定治疗。常用的固定方法有:(1)超肩关节等部位的夹板外固定,治疗效果非常的明显。(2)石膏绷带固定:让患者把患肢取屈肘位,然后使用石膏绷带进行条环绕肩,最后为患者进行肘固定;
2、西药治疗:主要是在初期为患者进行止痛,同时帮助及时预防肺部感染的情况。在临床当中治疗较轻的肋骨骨折病人来说可以口服或者是注射止痛镇静剂。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同时并发气胸、血胸等等情况的病人在治疗的时候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采用穿刺或者是胸腔闭式引流。
3、中药治疗:中药治疗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治疗肋骨骨折的方法,中医多根据不同病期,不同症状的患者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调理身体,一般患者的局部都会有疼痛和肿胀的症状,内部也会有淤血影响恢复的速度,因此可使用活血止痛汤进行治疗,组成的药物主要包括了当归、丹参、苏木、地鳖虫,桃仁、牛膝、络石藤、红花、川芎、乳香、没药、陈皮、枳壳。用法是把这些药物一起加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服2次。功效和作用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这种药方主治跌打损伤、筋断骨折等引起的瘀血阻滞、局部疼痛肿胀。同时患者局部如果没有损伤可外用伤湿止病膏配合治疗。
肋骨骨折的患者还应该注意的就是根据自己的病情卧床休养,这也是恢复健康不可缺少的部分,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的下床进行功能锻炼,生活当中还应该合理进补,尤其是局部有开放性伤口的患者应该避免吃太多油煎和油炸、辛辣、甜腻的食物,以免伤口感染。